9月26日至29日,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杨华峰 摄
中新网长沙9月30日电 (鲁毅 付敬懿 向一鹏)成功签约合作项目135个,累计金额229亿美元,项目数量与金额均超过首届;“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湖南-澳门-非洲葡语国家渔业产业服务联盟揭牌……这是9月26日至29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收获的成绩单。
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长期举办地,湖南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中非合作“八大行动”,积极探索湘非合作新路径、开辟合作增长点,推动湘非合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40多个非洲国家、近900家中非企业参展参会。 杨华峰 摄
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新窗口
本届博览会,以“新起点、新机遇、新作为”为主题,共有40多个非洲国家,近900家中非企业参展参会,设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南非、塞内加尔6个非洲主宾国国家馆,重点展示了各国国家形象、风土人情和特色产品。中非经贸合作成果展区涉及36个非洲国家的66个项目,展品800件,通过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抗疫等五个板块,展示了中国企业对非合作成果和形象。
中非经贸博览会已成为推动中非合作论坛经贸举措落实的新平台和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
本届博览会上,参会非洲国家一致肯定了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以来非中合作特别是与湖南合作取得的良好成效,希望持续加强双方在产业发展、经贸往来、科技创新、疫情防控、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机遇、提高合作效能、造福双方人民。
主宾国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马基·萨勒在视频演讲时称,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加强非中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一些非洲中小企业借助这一平台与中国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由此进入了中国市场。“我们合作势头良好,要保持这一良好的势头。”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湖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湖南拥有的又一个国家级对非经贸合作平台。
湖南为此编制了先行区发展规划,明确了“一核心、三片区、多基点”总体格局,“一核心”即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三片区”指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区块、城陵矶港口和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多基点”则是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先行区的对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对非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目前,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引入对非经贸合作龙头企业、商协会近百家,已形成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芝麻、干辣椒等6条进口产业链,有色金属、地方特色出口产品、农产品、箱包皮具小商品等4条出口产业链。
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建设初见成效,非洲咖啡、坚果、可可交易中心自去年落地以来实现交易额24亿元人民币。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与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银行正在开展人民币账户合作,已开通5个非洲国家币种的对公即期结售汇。
卢旺达参展商展示当地的特产干辣椒。 杨华峰 摄
易货贸易、跨境电商成中非经贸合作新亮点
易货贸易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一大亮点。做生意不用现金而是以物换物的模式,为中非经贸发展提供了新业态。前不久,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用中国的五金建材产品等交换南非西红柚的易货贸易首单顺利完成,交易额21万美元。
湖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董事长叶蓁在会上称,湖南深耕非洲市场有优势,产业契合度很高。未来,易物贸易将逐步扩展到其他非洲国家,将非洲农产品如坚果、咖啡、可可、芝麻等与湖南的工程机械、医疗器械、非洲急需的日用品等纳入易货商品选择。
目前,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在加速组建中非易货贸易联盟,长沙片区将搭建易货贸易数字化平台,扩大交易种类和贸易国家及地区,助力易货贸易从“一对一”变为“一对多”“多对多”。
中非经贸往来还搭上了跨境电商“快车道”。在中非直播电商孵化基地,通过主播们的推介,埃塞俄比亚的咖啡、马里的黄油、喀麦隆的白胡椒、塞内加尔的花生等非洲特色商品,还有来自湖南的假发、服装、箱包、小机电等优质产品成为销售“爆款”。
文章来源:《经贸实践》 网址: http://www.jmsjzzs.cn/zonghexinwen/2021/100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