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澳商业产业园在“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馆设立的展区。
“国内的中小企业在国外感到和国内经营一样的便利程度时,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潘晓娟
如今,境外的经贸合作园区已经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了解到,作为该交易会国际版块“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推广项目,澳大利亚中澳商业产业园在众人面前亮相,并宣布作为国际服务中心将为国内中小企业落地海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志军表示,随着外经贸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实力的不断壮大,北京市对外经贸合作规模也在稳步发展,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通过投资、贸易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中澳商业产业园的建设充分发挥已经“走出去”企业的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将相关的资源加以整合,在当地成立服务中国中小企业行业联盟和媒体联盟,为中小企业“抱团出海”搭建桥梁,这正是北京市企业积极响应海外互助的生动实践。
企业海外发展需要稳定发展基因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经济体中都是最活跃、最富有创新精神、最具潜力的组成成分。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经济总量占了6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但因为市场、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存在瓶颈,即使产品已经遍布全球,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走出去”的占比却很低。
“国内很多企业的产品已经实现出口到澳大利亚,但是发现要开拓澳洲业务,摆在面前的就是建立服务门店的问题。”中澳商业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韩凯然表示,国内小企业在海外建立门店,涉及到注册、法律、税务、人员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出口量增加不大,分分钟就是贴钱的买卖。而反观澳大利亚本地企业,仅仅是七八个人的手工作坊式企业,就能把产品直接卖到欧洲、南美、美国、中国等地,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两者对比来看,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的这些手工作坊式企业虽小,但其国际对接程度却非常高,尤其是个人经营者对接国际市场的能力要比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经营者强得多。
在韩凯然看来,中国有不少民营企业已经“走出去”,有些取得很好的业绩。但还有上千万数量级的中小企业仍停留在国内,上亿品种的产品还在“国内转”,国际市场的认知度相当低,以至于当企业有机会“走出去”,和国际市场对接时总感到在信息、技术、规则和法律思维方面有些“搭错线”。
“中国中小企业海外服务平台项目的推出,可以助力中小企业‘抱团出海’,这样中小企业的胆量足了,意识就强了,也更有保障了,能够极大地提升其‘出海’成功的概率。”韩凯然强调,中小企业只有“走出去”,和国际市场进行认知接轨,才能催生出成熟的、符合国际技术和质量标准的产品,反过来才能推动中小型企业成长为国际化、有影响力的企业。
跨境平台是一个双向的对接
目前,我国的海外园区在客观上带动了大量的企业“走出去”,在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对于企业适应东道国的园区立法、经济政策调整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趋势下,北京市目前正全面整合国际合作资源,同时积极推动在海外设立北京国际经贸发展服务中心,为企业间对接交流、资源互通提供资源支持。而中澳商业产业园的建设,使得北京的海外产业园区和合作平台,又增添了新的一员。
“放眼未来,北京和澳大利亚有更多广阔的合作空间,将增进中澳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和产业链融合,从而更好的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徐志军指出,希望中澳商业产业园积极发挥好海外平台的作用,鼓励更多的北京企业到澳大利亚投资兴业,共奏双边经贸合作的新篇章。
据介绍,中澳商业产业园坐落于澳大利亚的文化与工业中心墨尔本,占地超过26万平方米,距墨尔本中央商务区仅5公里,紧邻机场和港口,交通十分便利且配套完善。产业园下设“三大中心,两大联盟”,分别为中国中小企业(澳大利亚)国际办公中心、中国中小企业产品(澳大利亚)展览展销国际推广中心、中国中小企业产品(澳大利亚)海外仓储中心、中国中小企业(澳大利亚)行业国际服务联盟、中国中小企业(澳大利亚)媒体国际服务联盟,为中国中小企业实现落地澳洲走向世界,提供系统的一站式服务。
文章来源:《经贸实践》 网址: http://www.jmsjzzs.cn/zonghexinwen/2020/092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