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近年来,废旧防暴弹库存品种多、型号杂、数量大,销毁任务重,及时规范销毁处理既有助于提高库房利用率,节约管理成本,又有利于消除潜在安全隐患,提高管装治装水平。
1 防暴弹野外烧毁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单位废旧防暴弹销毁主要以野外烧毁为主,因其具有操作相对简单、烧毁效率高、烧毁比较彻底、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烧毁方案和烧毁规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各个单位组织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废旧防暴弹药底数不清
由于保存时间长(例如老式发烟罐将近40 年、爆震弹超过20 年),部分废旧防暴弹出现标识模糊、壳体锈蚀、药剂渗漏、包装破损、配套不全等情况,致使防暴弹药的批次、来源、型号、储存年限说不清,究竟有多少品种、多少批次、多少数量往往统计不准确。
1.2 作业人员培训和教育不到位
一是对防暴弹基本性能、构造不了解,由于防暴弹品种比较多,包括催泪弹、动能弹、声光弹、麻醉弹、染色弹、发烟弹等,各自的结构不尽相同、作用机理和主装药剂也不相同,部分参与销毁的人员只是使用过,但是对于各类防暴弹的性能、特点、构造原理并不知道,给销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二是对于烧毁程序、烧毁规范等提前培训不够,部分人员对于烧毁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防范措施、安全常识不熟悉,必然会影响弹药销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1.3 前期准备不充分
总结各单位烧毁情况,前期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暴弹烧毁方案不够细致,例如有的方案没有场区布置示意图,指挥所、弹药存放区、烧毁区、准备区位置不清楚;二是场地选取不合理,地势不平、杂草丛生,距离天然气管道太近;三是销毁坑道设置不规范,致使空气流通不畅,烧毁效果不佳,坑与坑之间的距离达不到10m 的最低要求;四是器材准备不足,少数单位现场实施过程中木材、铁丝网、木屑、石块不够,临时采购临时寻找,延误销毁时间。
1.4 现场作业不够规范
一是现场指挥不明确,缺少统一指挥和统一口令,战士往往不知道该听谁的;二是单坑烧毁数量过多,超出规定;三是现场作业不够谨慎,存在直接倾倒弹药,搬运过程中出现包装箱破裂、弹药散落地面的情况;四是销毁处理不彻底,有的跳飞弹药、半爆弹、未爆弹,与草木、坑灰混杂一起,容易遗漏,致使清理不彻底。
2 加强防暴弹野外烧毁管控对策
防暴弹野外烧毁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加强全流程管理,确保处理作业程序严谨、安全可靠,防止出现事故差错。
2.1 认真摸清废旧防暴弹底数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装备保障部门应该提前制定废旧防暴弹普查和收交计划。当前,废旧防暴弹主要是各种手投催泪弹、枪发式催泪弹、电发火催泪弹、发烟弹、闪光爆震弹、过期CS 粉等。必须认真查清每一类废旧防暴弹药的品种、批次、数量、质量、分布、储存年限,进行收交、清点,分类集中保管。
2.2 合理确定弹药销毁方法
销毁废旧弹药常见的方法有分解法、炸毁法、烧毁法和聚能切割法。首先,分解拆卸法,就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解除弹药原有结构和功能,使弹药返回到原件状态的技术过程。需要专成套专业设备,但是防暴弹种类多、技术状态复杂,分解销毁风险比较大,而且效率低下,不宜采用此法。其次,炸毁法特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复杂的机具设备,主要是适用于难以拆卸的炮弹、手榴弹以及射后未爆弹、半爆弹和地雷工兵爆破器材,但不适合大规模处理弹药。基层部队防暴弹爆炸威力小、数量规模大也不适合炸毁。再次,烧毁法是指对弹药中的含能材料施以火焰(热能)刺激,使其能量按照预定的途径释放出来的技术过程。烧毁法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复杂机具设备;缺点是回收率低、环境污染重。主要是适用废火药、炸药、烟火剂、枪弹、信号弹、引信、火工品及弹丸等。野外烧毁时,超过800摄氏度刺激剂即可分解,环境污染就会降低,所以只要燃烧充分,环境污染就可以大大降低,同时可以批量烧毁,而且烧毁效率高、成本低,是目前比较可行的销毁方法。
2.3 严密拟制烧毁实施方案
制定防暴弹烧毁方案,一是方案要素要齐全,包括烧毁对象、时间、地点、方法、步骤以及保障条件和安全措施;二是方案内容要完备,包括组织领导、任务分工、时间安排、阶段划分、条件保障、相关要求等,特别是各种器材保障一定要考虑周到细致、备足备全,包括防弹衣、防毒面具、防毒手套、木柴、汽油、铁丝网、铁锹、棉线、打火机、消防车、灭火器、米尺等等;三是组织机构要健全,受领报废弹药处理任务后,各单位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一般下设指挥调度组、现场作业组、物资运输组、警戒防卫组、应急勤务组;四是场地设置要合理,烧毁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之处,远离人烟、森林植被、重要建筑物,同时设置指挥所、弹药拆分区、弹药存储区、烧毁作业区、掩体区(保障人员、作业人员、保障器材)、勤务保障区(消防、救护、应急处置力量)和外围警戒区等功能区域。
文章来源:《经贸实践》 网址: http://www.jmsjzzs.cn/qikandaodu/2021/0424/835.html
上一篇:张治中的军事教育思想及实践
下一篇:新时期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