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对高校专业课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认真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素材,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创新课程考核和评价,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一、“包装印刷”课程简介
“包装印刷”是高校包装工程和印刷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包装和印刷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干课程之一[1]。该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和课程实验两部分。课堂讲授要求教师对包装印刷的相关理论性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主要包括: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印刷的要素、传统印刷技术、特种印刷技术以及印后加工技术等等。课程实验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印刷实验,熟悉包装印刷的主要流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版面设计、图文处理以及印版制作等印刷步骤,实际操作印刷机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包装印刷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深入理解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等的工艺原理,熟练掌握各种制版技术,了解常见的印后加工方法,为今后从事包装和印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包装印刷”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
课程思政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内容,在无形中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这就要求在开展课程思政时,不能生搬硬套,需要从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无缝衔接,巧妙融合。“包装印刷”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并且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超市的购物袋、快递的包装箱、可乐的易拉罐、矿泉水的塑料瓶等等。作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学生对包装印刷产品貌似十分了解,但认识往往不够深入。比如,学生知道包装纸盒上的文字和图案是印刷出来的,但不了解详细的印刷工艺形式、印刷的色序和印后加工过程。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为教师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包装印刷”课程思政的思路和目标
课程思政的载体是课程内容,实施者是授课老师,实施对象是听课学生,因此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三方面设计课程思政。首先,需要认真分析包装印刷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合适的思政教学素材,以教材知识为入手点,思政知识为扩展,丰富课程内容。其次,需要发挥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最后,需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认知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巧妙的在课堂教学和课程实验过程中引入思政内容,使理论教学充满人文气息,使实践教学蕴含哲理味道。在课程考试中融入思政考核元素,强调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价值观塑造情况。通过深入挖掘“包装印刷”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信、社会责任和工匠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四、“包装印刷”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一)增强民族自信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是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印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国很多城市建有印刷博物馆,学生可以博览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身临其境的感受印刷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将学校教室作为第一课堂,印刷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两者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在包装印刷课程中的“印刷术发展简史”部分,主要向学生讲解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盖印章和拓碑文是古代传递文字信息的两种方式,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基础。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均与印刷相关,并在推动人类文明传播、发展和进步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文章来源:《经贸实践》 网址: http://www.jmsjzzs.cn/qikandaodu/2021/012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