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刍议应用型本科高校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

来源:经贸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指出:高等院校要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人才,需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指出:高等院校要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人才,需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及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近年来,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难度依然很大,特别是经贸类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等,由于先天原因,实践教学如何突出应用性,构建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既有共性问题,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共性问题如: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于专业发展需要;受惯性思维影响,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老师普遍缺少专业实践经验等。还有一些经贸类专业自身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陈旧 相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比较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都相应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甚至有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超过了30%,但其实质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除毕业论文(设计)外,大多数实践教学形式,仍以计算机软件操作为主。形式单一,不接地气。且由于经费、师资、人员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课程开发能力弱。中南大学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有87%的受访对象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课程存在着严重同质化现象,课程体系也存在严重同构化现象,使地方本科高校不能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二)实践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学生求职需求 地方经济规模大幅扩大、产业不断升级带来就业市场的职业与岗位细分趋势加剧,实践教学地位变得尤其重要。由于教材、教学内容存有一定的滞后性,实践教学不仅不符合行业企业发展实际,也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职需求。 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年度就业报告》中,该专业被列为黄牌(就业预警)本科专业。①经过对“51job”、中华英才网、新安人才网等知名招聘、求职网站的信息梳理,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语言能力强,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而对学生本身是否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无严格要求;通过对企业进行调研,也发现类似的问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并不被用人单位所重视。 (三)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行业技能培养要求 一方面,经贸类专业实验室普遍缺少仿真条件与环境,即便个别课程实践操作环节仿真度高,在专业层面来看,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群或模块化的特征较弱;另一方面,与理工科的实践教学相比,经贸类专业缺少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加上企业的合作意愿不足,难以做到“工学交替”、“岗位见习”。实践教学条件的匮乏,不仅导致实验与行业技能培养要求有差距,进而使得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往往大而不当,缺少数据支持与实证,内容空泛无物。 二、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笔者认为,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着手构建如下四个系统: (一)实践教学目标系统 实践教学目标系统决定了实践教学内容与路径系统、管理与保障系统、评价与反馈系统的有效运行与整体效应,在系统构建中起到了决策作用。也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引导与驱动。目标系统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为抓手,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促进实践教学实现明显改善。实践教学目标是否合理,一方面,将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来检验,另一方面,学校可通过毕业率、就业率、就业与专业吻合度、学生就业区域面向等指标进行自检自评。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路径系统 实践教学内容与路径系统是实践教学目标系统的具体化,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所在。其内涵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体现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试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做如下分析: 1.课内实验。一是通识教育平台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军事理论与训练、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入学教育,二是学科和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均安排校内实验、实训环节,思考以课程群、模块化的方式集中开展课内实验教学,避免重复和盲点。 2.实习。包括专业认知、小学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专业认知为校内集中进行,拟以讲座的形式分学年不间断开展,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还要促进良好学风形成。小学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则重点在校外,相对分散进行。结合经贸类专业特点,小学期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社会调查(含网络调查)、职业资格考证训练、创业模拟训练和综合素质拓展。 3.毕业论文(设计)。对经贸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从源头进行把关,从选题开始,以实践为支撑,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强调产学研用相结合,一般要求结合毕业实习、学科竞赛向“真题真做”的方向去努力,或是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展实证研究。 4.第二课堂。以项目驱动、科研引领,开展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实际,自主设计、举办校内专业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弥补校内实训的条件不足。 5.其他可探索的实践教学内容。一是可以借鉴兄弟高校,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介入实际业务流程,体验全真业务操作;二是与企业深度融合,适度前置毕业实习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即参与企业工作,鼓励大学生借助网上贸易平台(如阿里巴巴、速卖通等)自主创业,学校扶持、企业参与,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共同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丰富化、路径多样化的基础上,考核方式也必须相应得做出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的反映实践教学效果,让实践教学内容与路径系统运转更具活力。 (三)实践教学管理与保障系统 实践教学管理与保障系统可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来构建(图1)。一是学校如何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保障并加强管理;二是教师如何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三是学生如何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受益,并身体力行,成为管理与保障系统的一分子。从以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管理与保障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使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学习效果得到提升;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度得到提高。 图1 (四)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系统 评价反馈系统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果评价,应当包含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实施、评价数据收集与处理、评价结果反馈等几方面的内容,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最为重要,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2013年,教务处牵头撰写、汇编下发了《关于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其中对本科教学各个环节都制订了质量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简言之,实践教学评价系统应当从学生评价、督导组评价和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三个方面五个层级建立,其中学生评价是基础,也是最难执行的环节;校院二级督导评价相对客观,校内外领导、专家评价则是对一个专业或一个教学单位的整体质量评价。(图2) 图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子系统是反馈系统,根据反馈结果,学校在制度、组织、人员、设备、经费、时间和内容等方面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单位结合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校内外领导、专家评价,根据用人单位与合作企业满意度调查,再次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和丰富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目标系统——内容和路径系统——管理与保障系统——评价反馈系统实现闭环运行,初步形成结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jyxm272) 注 释: ①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度就业‘红黄绿牌专业’”,载 年7月14日访问。

文章来源:《经贸实践》 网址: http://www.jmsjzzs.cn/qikandaodu/2020/0713/370.html

上一篇:《中国经贸》跻身数字传播影响力期刊榜单
下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宁夏地域文化发展研究

经贸实践投稿 | 经贸实践编辑部| 经贸实践版面费 | 经贸实践论文发表 | 经贸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贸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